Google
Visit The Uyghur Web Site - UyghurWeb.com

Wednesday, August 29, 2007

维吾尔族民间话语的隐喻分析

姑丽娜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隐喻。它是国外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但目前还缺乏一种统一的隐喻理论。在国内,关于隐喻的研究还停留在修辞层次,从哲学、心理学和其他跨学科角度对隐喻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事实证明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或艺术的点缀,而是文化本身。正如福柯所言:“也许世界的语言就是隐喻”。一“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它是一套特殊的语言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一物的若干方面被“带到”或转移到另一物上,以至第二物仿佛就是第一物。 在隐喻的研究史上,西方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一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至20世纪30年代,这是隐喻的修辞学研究时期;二是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隐喻的语义学研究时期,这时不仅是从语言学角度,同时还包括从哲学和逻辑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三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隐喻的多学科研究。这时期包括从心理学、哲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所进行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如前所述,隐喻指的就是一种转换,而转换的各种不同形式,可以被称为“修辞”或者“比喻”,即把语言的字面意义转换掉,从而转向它的比喻意义。一般来说,隐喻代表着上述转换的基本形式。因此也就可以把它看作基本的“比喻手段”。其他的比喻实际上是隐喻原型的变体。从传统来看,隐喻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明喻(Simile)。是一种直接的转换。常用“好像”、“如”之类的句式结构,明喻中的两极关系更具直观性。比如:“这块钢板盖在汽车的发动机上,就像一顶遮阳帽戴在女人的头上。”第二,提喻(Synecdoche)。这是个希腊字,源于synekdechesthai,意思是“整体地得到”。提喻所采取的转换方式,是转换某事物的一部分而代替该事物的整体,反之亦然。比如:“二十个夏天”代替二十年,“十双手”代替十个人;或像维吾尔语那样,用“贪婪的眼睛”代替“堕落之人”。第三,换喻(Metonymy)。这个词来自希腊语(metonymia),意思是:meta(改变)和 onoma(名称)。在换喻中,一个事物的名称被加以转换,以代替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比如:“白宫”代替美国总统,“王冠”代替君主等。这种转换过程也包括拟人。在作过如上简单的历史回顾之后,笔者在本文要论述的是,在维吾尔民间话语中保留着大量隐喻,这些隐喻作为一个民族口头民俗的积淀,象征性地表达了该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评价,是该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这正好也说明了语言作为民族精神积累的场所,它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曲折、隐含的方式表达了这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民族的独特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因此,笔者试图对目前尚鲜活地存在于维吾尔民间话语中的隐喻做一些分析。二维吾尔民间话语中的隐喻主要以民间对话中的比喻、反语(骂中带夸)、 吆喝(以喀什的吆喝为特例)、谚语等最具代表性。这里所谓的民间对话,指的就是该民族每一个个体所使用的,在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中常用的话语(有时甚至还包括工作中的轻松交谈)。第一,比喻性隐喻。维吾尔民间话语中,带有民族个性化色彩的比喻非常普遍。本文在此以较有规律性特征的隐喻来举例说明。首先是用表示身体部位的词作为隐喻词。而被用在隐喻中的,都是身体的重要部位,这是民间的价值判断的体现。如在喀什,饭作好后为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家里的长者或客人),女主人会把饭的第一勺舀给他(她),把饭端到他(她)面前时,女主人会顺带说一句:“给您舀了饭的鼻子。”鼻子是人体中特别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也是重要器官。饭的鼻子以极富想像力的比喻将家庭主妇对长者和客人的尊重、对自己所做的饭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评价都十分巧妙且委婉地表达出来。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在听者心中会激起一个温暖的波澜,不仅为她的苦心,也因为巧妙的话语本身的魅力。诸如此类还有,如喀什有一种特别的南瓜叫“安集延南瓜”,喀什人会形象地称这南瓜的根部为“南瓜的鼻子”,还有西瓜或哈密瓜朝阳的部位相对来说更好吃,被称为“瓜的鼻子”,人们切瓜时会从西瓜或哈密瓜的这个部位开始。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在各民族中是相通的。在维吾尔族民间话语中用眼睛比喻最好的事物或最优秀的人。如,一个家庭中最优秀的孩子被父母称为“孩子们的眼睛”,这其中就隐含着父母的评价。去过喀什的人都知道,喀什有一座非常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喀什的中心,这个中心被喀什人十分形象地称为“喀什的肚脐”。而出生在这里的人会很自豪地说:“我出生在喀什的肚脐。”听者马上就会意识到他说的是哪里。而这种意识也可能仅限于本民族甚至喀什文化圈内。喀什人的特征,就生动地表现在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最表层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话语反映一个地域文化甚至一个民族文化的特定作用。和许多民族一样,维吾尔族认为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当谈话被打断时,说话者会说:“你不要踢我的话的腰”。头是身体的最重要部位,所以一个维吾尔族人在言谈中为强调自己所说的某一句话的重要性时,会说:“我的话的头部是……”另外还有如“山的头部”等说法。除了将身体的重要部位作为比喻词外,维吾尔族还有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或动物作为比喻词的习惯。被他们选中的这些比喻词,绝非出于好用或任意而为之,而是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如,维吾尔族对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密感,这与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关,在《古兰经》中鱼是圣洁之物。所以,当他们比喻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时,首先浮上他们心头的,就是这个被真主许诺过的圣物。除了像其他民族一样将美丽的女子比作美好的花之外,维吾尔族对女子的赞美还有较为特殊的表述,他们把体态苗条,面容姣好的女子赞为:“像鱼一样的……”,鱼的润滑、细腻以及在水中舒展的姿态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美丽的女子那细嫩的皮肤、苗条而又舒展挺拔的姿态,富有动态的和诗意的美。同样,冰糖与维吾尔族民间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维吾尔族非常喜欢冰糖,尤其是作为自喀喇汗王朝以来中亚及维吾尔文化中心的喀什,冰糖是喀什人交友待客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冰糖也就成为他们口头语言中具有赞美意义的词之一。如,一个人话说得很有道理,正中听者下怀,这时听者会带着由衷的表情说:“你的话真像冰糖一样让人舒服……”或者“我真想现在就往你嘴里放块冰糖……”糖是富足甜蜜的象征,如果冰糖没有在维吾尔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就不会成为口头语言的积淀而在人们需要时首先浮上心头。与冰糖一样,在维吾尔族的饮食中,抓饭是维吾尔族最重要的食物,家中来了客人,除了水果点心以及其他食物的招待之外,抓饭是最后一道必备的饭。而且,抓饭以其丰富的营养已被人们肯定。因此在维吾尔族中就很自然地流传着关于这道饭的一些著名谚语:“抓饭是男人的养料”。而且当问及一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时,维吾尔人决不直接问他:“你什么时候结婚?”而问他(她):“什么时候吃你的抓饭?”。尤其是对女孩子更不直接问。因为维吾尔人认为女人是天生害羞的小动物,娇弱可爱,这也是她们与生俱来的媚人之处(由此笔者又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这是男性专用的比喻。当一个男人看到一个美女迎面走来,或者是在相互之间谈论一个可爱的女性时,他们最常用的口头语就是“这个小动物”)。所以在维吾尔人的观念中善待、爱护女性是每一个男子应有的美德之一。在维吾尔族著名的民间麦西莱甫的惩罚游戏中就有规定,不能随便对妇女开玩笑,否则受罚。还有一个在维吾尔民间十分流行的隐喻,就是当一些人说话不算数或某些干部对群众许诺而不兑现时,人们会说:“给我们的嘴里放了一个空奶嘴”。至今,维吾尔族妇女在给孩子喂完奶之后,为了哄孩子,就给孩子嘴里放一个特制的小奶嘴;有时母亲不在,婴儿哭闹得厉害,人们会在小奶嘴上粘上白糖放在孩子嘴里,小孩会立即停止哭叫。而人们就将这个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巧妙地作为比喻词,对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特别是一些为官者进行幽默的批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