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Visit The Uyghur Web Site - UyghurWeb.com

Thursday, June 5, 2008

The Kot Kot Uyghur Messenger New Version

Kot Kot Uyghur Messenger New Version, The Ver 1.4.5










the download site:


http://down.uyghurweb.com/

Wednesday, May 28, 2008

Kot Kot Uyghur Messenger

The Kot Kot Uyghur Messenger born.


Uyghur Langugage Messemger, like the MSN, Yahoo Messenger, ICQ and QQ.


The Pic1


Pic2

Friday, April 18, 2008

耐干旱抗盐碱沙漠勇士胡杨 Toghraq

胡杨(维吾尔语是Toghraq)是荒漠带上惟一的大乔木。在荒漠上只要看到高20米以上的大树,不用问,它准是胡杨树。
胡杨的形象很奇特。它的幼树枝条和叶子与柳树相似,而长到几米高以后,叶子才变得像杨树。边缘有许多缺口,很像枫叶。有的胡杨,一棵树上,下半部长着柳叶,上半部长着杨叶。更奇怪的是,在一些大胡杨树上,还长着一些非柳非杨的叶子,一棵树上竟有两三种不同的叶子,真让人捉摸不透。深秋,胡杨叶经霜打后熟透变成金黄,与大漠相映成趣,美不胜收。许多摄影家以此为景创作制成摄影精品佳作。
人们惯称的胡杨,是杨属的灰杨和胡杨两个品种,由于它们外形、习性相近,人们将它们统视为胡杨。胡杨是干旱沙漠地区惟一能构成浩瀚森林的乔木树种。胡杨是在温带荒漠气候条件下发育起来的树种,故对荒漠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
新疆是胡杨在我国乃至世界分布最多的地区。据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的胡杨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3800平方公里。北疆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胡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防风防沙,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它备受人们赞誉。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说它的寿命是“三个一千年”:能在荒漠上活一千年不死,死后站立一千年不倒,倒后在沙漠中一千年不朽。这个有趣的说法虽未经科学证实,但在适宜条件下胡杨的确相当长寿,而且长久不朽不烂。这些特性在楼兰、尼雅和喀拉墩古城遗址中,许多纵横的胡杨桩柱至今未朽都得到佐证。
胡杨无愧于沙漠卫士、沙漠勇士的称誉。

维吾尔族的音乐

新疆自古就称歌舞之乡,维吾尔族的音乐歌舞也早名扬中外。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的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疆、东疆、刀郎色彩区。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声舞姿的遗风;东疆色彩区包括哈密、吐鲁番等地,民间歌曲在结构、调式等方面,都同汉族、蒙古族民间歌曲有许多近似之处;刀郎色彩区的民歌风格粗犷,保留着古代从事游牧的刀郎人所喜爱的牧歌情调。
  在维吾尔族音乐史上,驰名中外的维吾尔族传统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维吾尔民族音乐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了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诗歌、舞蹈乐曲和即兴乐曲等三百四十多首,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其中以“喀什木卡姆”的规模最宏大,形式曲调最为完整。对这木卡姆的发展与规范化,16世纪叶尔羌第二代君主阿布都热西提汗的王后阿曼尼莎汗曾起了不可磨灭的贡。《十二木卡姆》于新中国成立后经系统整理正式出版。全套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连续演奏时间长达24小时之久,具有有乐、有舞、有词的民族特点。这是一部巨大而完整的,几乎概括了维吾尔族数百年斗争生活及其所有民族艺术形式的音乐史诗。维吾尔族音乐的鲜明特点还表现在民族乐器的多样性。
  远在隋唐时期,龟兹等地就盛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箜篌、筚篥等乐器,并伴随西域音乐而传入中原。现在的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就是在继承古代西域各地乐器的基础上,并接收中外乐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维吾尔族的乐器制作精细,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有吹奏、拉弦、弹拨、打击乐器等数十种。演奏方式,有吹奏、拉弦、弹拨、打击乐器等数十种。吹奏乐器中有笛子、唢呐、喀纳依(长喇叭)、拉曼等,都是使用范围较广,有悠久历史的乐器。拉弦乐器有萨它尔、艾捷克等。萨它尔大约于10至12世纪在原琵琶(今多朗热瓦甫)和突厥古老乐器库布兹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是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专用乐器。艾捷克是维吾尔族民乐队伴奏和合奏中的主要乐器。弹拨乐器有都塔尔、热瓦甫、弹布尔、卡龙和扬琴等,都是维吾尔族男女老幼喜爱的乐器。都塔尔装有两根弦,在维吾尔族中比较普及,家庭普遍备用,多用作自弹、自唱。热瓦甫也是维吾尔族中比较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南疆地区更为多见,常常与其它乐器一起为歌舞伴奏,也用作独奏和合奏。喀什的热瓦甫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以兽骨镶嵌出美丽而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民族乐器,又是精致的工艺品。弹布尔是民族风格鲜明,声音响亮而优美的乐器,常作独奏和伴奏。卡龙也是维吾尔族古老乐器之一,多在演奏木卡姆时使用,在演奏中起领奏作用。打击乐器有达甫(手鼓),纳格拉(铁鼓)、萨巴依和恰赫恰克(对石)。达甫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乐器之一,遍布天山南北,是乐队合奏和歌舞中不可缺少的打击乐器。纳格拉用于乐队合奏,音量洪大,传音很远。萨巴依与恰赫恰克,是本身碰击发声的乐器。
  萨巴依在民间多数为演唱“麦西来甫”伴奏,解放前,有些在生活上遭受苦难的人或者是厌世不平者,披散须发,手执萨巴依在坟园墓地,悲愤歌唱,以抒发痛苦之情,也有的乞讨者,坐在路旁,平执萨巴依,唱着歌,向人乞讨。另外,它也是巴克西,用作为病人“驱邪”治病的乐器之一,增添热烈气氛。恰赫恰克可以奏出多种节奏,能丰富乐队的表现色彩。
  萨巴依在民间多数为演唱“麦西来甫”伴奏,解放前,有些在生活上遭受苦难的人或者是厌世不平者,披散须发,手执萨巴依在坟园墓地,悲愤歌唱,以抒发痛苦之情,也有的乞讨者,坐在路旁,平执萨巴依,唱着歌,向人乞讨。另外,它也是巴克西,用作为病人“驱邪”治病的乐器之一,增添热烈气氛。恰赫恰克可以奏出多种节奏,能丰富乐队的表现色彩。
  萨巴依在民间多数为演唱“麦西来甫”伴奏,解放前,有些在生活上遭受苦难的人或者是厌世不平者,披散须发,手执萨巴依在坟园墓地,悲愤歌唱,以抒发痛苦之情,也有的乞讨者,坐在路旁,平执萨巴依,唱着歌,向人乞讨。另外,它也是巴克西,用作为病人“驱邪”治病的乐器之一,增添热烈气氛。恰赫恰克可以奏出多种节奏,能丰富乐队的表现色彩。

Monday, April 14, 2008

The pretty Uyghur Girls

Look at this pretty Uyghur Girls.







Friday, April 4, 2008

The Google Company

Look at this Google Company











Tuesday, April 1, 2008

International Foolsh Day

Today is International Foolsh Day.
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