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Visit The Uyghur Web Site - UyghurWeb.com

Tuesday, January 29, 2008

维吾尔语 Ishtan 一词的词源探析

维吾尔语 Ishtan 一词的词源探析
The Origin of the Word "Ishtan" in Uyghur Language
常 红
(新疆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CHANG 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摘要:本文通过考证俄语借词 ishtan 在维吾尔语不同历史时期和俄语中语音形式以及词义的变化,推断该词原为古突厥语词汇,在察合台语时期借入俄语,后又回到维吾尔语中,是一种词汇的回流现象。关键词:ishtan; 词源; 回流词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Russian borrowed word "ishtan" in phonetic form and the meaning in Uyghur language's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article would infer that this word might be an ancient Turkic word, being borrowed to Russian during the Chaghatay language period, later came back to Uyghur language again. This is a back phenomenon of vocabulary.Key words: ishtan; Origin of words; back words
中图分类号:H215.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0823(2005)01- 0018- 04

每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外来词,吸收外来词是一种很正常的语言现象,它是丰富和充实词汇的一条重要途径。借入外来词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指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或军事冲突的影响。内部原因是指词汇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外来词也不一定是所借语言的固有词汇,有些词又是该语言借自其它语言的。其中有一种有趣的借用现象,即原为A 语言的词被B语言借走,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归故里,又回到A语言中,这种现象我们称做词汇的回流。这种现象也出现在维吾尔语中。维吾尔语 ishtan 是“裤子”之义,在《维吾尔语详解词典》中将它列为俄语借词,然而该词是俄语借自察合台语(维吾尔语的前身)ishtan 这一语言事实,却鲜为人知。对这一论点的论述需从 ishtan 一词的词源说起。1. Ishtan 在古代文献中的词义及语音变化 维吾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曾有“袁纥”“韦纥”、“乌护”、“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名称。维吾尔族的先民在公元 9 世纪以前一直过着“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可想而知,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便于游牧射猎,“裤子”成为古代维吾尔族很重要的一种服饰。因而在语言中也就有了指称这一事物的名称。据文献记载,在古突厥语中表示“裤子”之义的词有 ichton、öm 和otran (古代样磨部落词语)①。 从结构上看,ichton 是由 ich 和 ton 结合而成的偏正式复合词。其中 ich 的古今义基本相同,是内部、内在”的意思。该词属于基本词汇,使用频率极高,而且构词能力也颇强,常和其它词组合成词或词组,如 ich ät (靠近肝脏的薄肌肉)、ich qur(裤带)、ich söz (心里话) 等。②ton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是“长袍”的意思,但在古代却泛指所有衣服,具有“上衣、外套”之义。我们在现存的各种文献资料中随处可见其踪迹。如muncha arib ton kädm isin (不再穿这不洁的衣服)③,qisqi ton、yayqi ton (冬衣、夏衣)④。ichton 一词最初应为一个词组,经过一段时间使用逐渐融合为一个词。ichton 还可加构词附加成分 lan 变为动词 ichtonlan,意为“穿裤子”如 Är ichtonlandi (人穿裤子了)⑤。这足以证明该词的结构已经固定化。此外,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ichton 的初始意义为“内裤”。下面是该词在保存至今的各种文献中的语音形式及词义演变: (1) 在 8 世纪回鹘文以及随后的世俗文书中,表示“内裤、裤子”。如“tishi kishining ichtonining aghinda”意为“女裤的裆”⑥。 (2) 荷兰东方学家M. Th. Houtsma 在其刊布的一本《突厥语-阿拉伯语词典》中第 18 页记录了 13 世纪克普恰克语中 ichton 一词的用法,意为“亚麻布衬衣、内衣”。 (3)Camalu’l- din ibnu’l- Muhanna 于公元14 世纪编著了《阿拉伯—突厥语词汇》一书。这部著作主要的描述对象是乌古斯语,而乌古斯语是以具有大量新疆维吾尔人的语言成分为特征的一种语言。由 Kilisli Ri’fat 刊布的该词典的第 167页 对 ichton 词 义 解 释 为“裤 子、内 裤”。 在Melioranski 刊布的这一词典的第 67 页记录了ishtan bäghi (裤带) ,仍为“裤子”之义。 (4) 一部著于 14 世纪的《古土耳其语详解词典》由学者 A. Caferoglu 发表,其中第 9 页对 ichton 一词做了如下解释:ichton 指“内衣”,是ich和 ton 组成的复合词。 (5) 著于 15 世纪的《土耳其妙语集萃》由B. A talay于 1945 年发表。该书是按字母顺序编写的阿拉伯—突厥语词表,主要描述了土库曼语和克普恰克语的语言特点。该书对 ichton 的词义解释为“衣服”。 (6) 由V. de V eliam inof- Zernof 刊布的一部著于 16 世纪上半叶的《察合台语、古土耳其语词典》第 63 页记录了 ishtan 的词义为“及膝的内裤”。 (7) 在 Gerard clauson 刊布的由Muhammad Mahdi Xan 于 18 世纪所作的《察合台语、波斯语词典》中第 106 页对 ishtan 一词解释为“内衣”。 通过以上对 ichton 一词的词义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语义方面:在古突厥语时期,ichton 的词义为“裤子、内裤”。随着语言的分化,在突厥语内部 ichton 的词义有所改变。在回鹘语、哈喀尼亚语、乌古斯语及察合台语中,ichton 词义为“裤子、内裤”。而在克普恰克语、古土耳其语以及 18 世纪察合台语中 ichton 词义为“内衣、衣服”。 (2) 语音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ichton 在绝大多数突厥语中仅有 ch 和 sh 的替换现象,而元音“o”并未变为“a”。但在察合台语中语音却发生了一些变化,由最初的 ichton 变为察合台语时期的 ishtan。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舌叶清塞擦音 ch 和舌叶清擦音sh发音部位相近,在语流中容易发生音变现象。在《突厥语大词典》汉文版第一卷第 336 页中也对这一现象做了解释。在现代维吾尔语中 ch 变为sh的音变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词中和词尾。如:duch käl 一词在语流中变为 dush käl。第二,圆唇元音o 变为展唇元音 a 是受词首同为展唇元音 i 的影响而逐渐发生了音变。这也说明 ich 和 ton 组合后为适应对方彼此做了一些“妥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胆推测:ichton 在借入俄语以前就已变为ishtan,在口头语中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得更早。 Ichton 仅在现代土耳其语中保留下来,写作ichdon。而在其它突厥语中逐渐消失。探究其原因很可能是 shim (裤子) 和 tambal(衬裤) (波斯语借词)两词逐渐取代了 ichton 的位置,致使 ichton 退出了维吾尔语历史舞台。然而它到了俄语这个新的栖息地后,又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 Ishtan 借入俄语的过程及在俄语中的发展 俄语借入 ishtan 一词的具体时间无史料可查,我们只能依据历史资料及对语言的分析来进行推测。 13 世纪蒙古两次西征,占领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建立了 4 个汗国。其中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建立了察合台汗国,疆域兼有天山南北及阿姆河以东的广大地区。随着政权的统一,语言文字也逐渐趋于统一。察合台语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并于14 世纪以后通行于汗国的疆域。而此时的基辅罗斯(古俄国)正处于封建割据时期,有大约 15 个大公国和共和国,但也先后被蒙古所征服,并于13世纪40年代建立了金帐汗国,其地域与察合台汗国毗邻。自此在 200 余年间,这里一直处于蒙古的奴役压迫之下,直至 15 世纪推翻了蒙古政权建立统一的国家(始称“俄罗斯”)。正是这种政治因素和地理环境为突厥民族与古俄罗斯民族的接触创造了条件。当然借入方式不一定是直线型的,也有可能是经古俄语方言而进入标准语的。《俄语词汇学纲要》⑦一书指出,俄语在蒙古鞑靼人的统治时期从突厥语中大约借入 260 个词。如:аркан(套马索、套索)、сундук(箱子、柜子)、башмак(鞋)、армяк (农民的厚呢上衣、粗毛料外衣)、юбка(裙子) 等。这些词不仅数量大,而且意义范围也十分广泛。ishtan 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突厥语族中有许多种语言,要确定俄语是从哪一种语言借入的,若没有详实的文献资料绝非易事。笔者通过分析各方面资料认为:俄语由察合台语中借入 ishtan 一词的可能性为最大。首先,我们在前一部分已得出一个结论即在察合台语时期 ichton 已逐渐演变为 ishtan,这与俄语中的“裤子”штаны相比在语音上很接近,并且在词义上也相一致,均为“裤子”之义。其次,《俄罗斯风情录》⑧一书谈及古代服饰时指出罗斯人的“裤子”腰部用细腰带捆扎,裤腿塞入靴子里或包进裹脚布。这与当时的维吾尔民族的着装方式相似。此外,察合台语作为当时的一种“强势语言”对周边地区语言的影响较大,而且又具有语言接触的条件。因此,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俄语中“裤子” штаны 一词是从察合台语中借入的。 Ishtan 一词进入俄语后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俄语的同化。 语音上,ishtan 为适应俄语语音的特点,词首元音“i”脱落,词尾增加元音“ы” 变为 штаны (俄语中 ы常表示双数、复数意义。如:夹式耳环клипсы、套鞋 боты、睫毛 ресницы、头发 волосы等等)。语法上,获得俄语词所具有的某些语法范畴并受俄语语法规则的支配。语义上,ishtan 一词在俄语中词义扩大。《大俄汉词典》⑨中 штаны有3 个义项:(1)裤子; (2) (动物腿部外侧)腿毛; (3)并为一个烟筒的两条烟道。很明显,后两个义项是“裤子”一词的引申义。此外,штаны 还构成一些派生词和词组。如:штанина (一条) 裤腿、штанишки儿童短裤、ватныештаны棉裤等。在俗语中则有остаться без штанов意为“破产,穷得连裤子也穿不上。” 由此可见,ishtan 借入俄语的时间必定久远。3. Ishtan 的回归 维吾尔语与俄语广泛接触是在 1871 年沙皇俄国侵占伊犁之后。在此后的 10 年间,俄语成为伊犁的官方语言。于是,大量的俄语借词 (主要是表示日常生活用品的词) 进入维吾尔语词汇。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列主义学说迅速传播,近代科学飞速发展,新疆与原苏联在各个领域交往日渐广泛,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俄语词汇大量进入维吾尔语中。ishtan 便是其中之一,同时借入的表示“裤子”的词还有 shalwur (大裆裤、紧脚裤、皮裤)、burulka (裤子)、gäläpi (马裤),但 ishtan 却是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并成为维吾尔语基本词汇成员之一。维吾尔语中已有表“裤子”之义的 shim 和 tambal,为何又借入如此多的词?我们知道语言借用的首要原因是出于表达外来新概念的需要。18 世纪,俄国在彼得大帝实行改革后迅速强大起来,由于彼得大帝禁止穿旧式俄罗斯服装,从此人们的衣着开始西欧化,裤子的样式也开始多样化。这样,外来新式服装的进入,本民族语言中就需要有相应的词去指称它。由于当时借词均采用音译形式,因此 ishtan 一词就“面容”未改地回到了维吾尔语中。该词最初以 shtan 形式借入,由于维吾尔语不存在以复辅音起头的词,这样,为符合维吾尔语音规律逐渐以 ishtan 的形式固定下来。与此情况相同的还有 istakan (原为 stakan)、ishkap(原为 shkap) 等词。而在语义上也仅借入了“裤子”一个义项,这样语义和语音形式与借出时正好一致,这更增大了该词是俄语借自察合台语的可能性。 Ishtan 进入维吾尔语词汇体系后,也使原有词汇 shim 的词义及使用范围受到了影响。Shim 现主要指男裤、长裤及西裤。而 ishtan 的外延却不断扩大,可指各式各样的裤子。 综上所述,ishtan 源于古突厥语词汇,在察合台语时期借入俄语,后又回到了它的“发源地”。虽说语音的变化不是很大,但服饰的变化却赋于了ishtan 一词新的内涵,绝非过去意义上的“裤子”。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词汇又是见证这些变迁活动的活化石。我们可以把词汇作为突破口,来了解古代人们的语言状况和生活方式以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ishtan 一词的词源正是验证了这一点。维吾尔语中的回流外来词不仅仅是 ishtan 一个,还有更多的等待我们去发现。注释:①《突厥语大词典》汉文版第一卷第 336 页、第 43 页、第 117 页。②《突厥语大词典》汉文版第一卷第 40 页。③ 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读》第 85 页。④ 耿世民:《回鹘文摩尼教寺院文书初释》欧洲中亚学报,1991 年。⑤《突厥语大词典》(汉文版)第一卷 336 页。⑥W. Bang、A. von Gabain、R. R. A rat.《吐鲁番的突厥文献》第 7 卷第 26 页第 9~10 行。⑦张良玺:《俄语词汇学纲要》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年,第 182 页。⑧ В·波里先科 Ю·普罗霍罗夫:《俄罗斯文化国情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年,第 122 页。⑨《大俄汉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 年,第 2573 页。* 作者简介: 常红 (1971— ) ,女,汉族,讲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2002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维吾尔语词汇学。参考文献:[1] 符怀青. 现代汉语词汇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 Gerard clauson. 13 世纪前突厥语词源学词典[M] . the clarendon p ress,1972.[3]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 刘志霄. 维吾尔族历史 (上编) [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来源: 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年第 1 期 (总第 81 期)

From: http://www.kashghari.com/zh-c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