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Visit The Uyghur Web Site - UyghurWeb.com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阿尔泰学的诞生与发展

作者:阿力木江·托乎提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04级研究生


我们谈到阿尔泰学的诞生之前,首先要探讨“阿尔泰学”这一概念及其含意。同时要阐述“阿尔泰”这一词的来历。阿尔泰学在广义上讲是研究操用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文字和文化历史的学问。狭义上指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和文字的研究。阿尔泰语系是世界八大语系之一,包括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和满洲—通古斯语族语言(有的也包括朝鲜语和日语)。 阿尔泰理论问题,也可以说就是阿尔泰语系问题。“阿尔泰学”这一词由阿尔泰山而得名。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北部。。。直到目前为止围绕阿尔泰这一理论问题仍然有许多争议。争议的主要焦点就是承不承认有阿尔泰语系,或只说阿尔泰语系内的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批次之间是亲缘关系,还是借贷关系。一些学者认为从亚洲东部到欧洲东部的许多语言有亲属关系。再具体些讲,从北起亚洲大陆的东部,包括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各地,蒙古,中亚,西伯利亚南部,伏尔加地区和土耳其,南至近东和巴尔干半岛,这样一个广阔地域内的批次之间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语言学上称之为阿尔泰语言。由这些语言组成的语系叫阿尔泰语系。该语系包括突厥语组,蒙古语族和通古斯•满语族。19世纪以来,随着欧洲现代语言科学的发展,历史比较语言学也得到了科学证明。在印欧语系诸语言同出于一个共同语族的事实被科学证明之后,阿尔泰语言学也作为一门学科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印欧语系诸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得到语言科学证明之后,语言学界把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试图应用到其他语言的谱系分类上来。譬如,“阿尔泰语言学理论”认为: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洲—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和朝鲜语(有的也包括日本语)同属于一个语系,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同源关系。第一注意到突厥,蒙古,通古斯•满等语言之间存在着相似点的学者是瑞典军官冯•斯特拉林贝尔格(von Stralingberg)。他曾多年在俄罗斯东部各地调查研究某些乌戈尔-芬兰语,突厥语,蒙古语以及其他语言,于18世纪上半叶,提出阿尔泰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的第一个假设,称之为“塔塔尔诸语言”,并分作六个语群。使用这六个语群语言的人是1.乌戈尔-芬兰人,匈奴人;2.突尔科-塔塔尔人;3.萨莫耶德的人;4.蒙古人和满洲人;5.通古斯人;6.居住在黑海和里海间各部落的人。大约一个世纪后,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Rasmus Rask)将“塔塔尔诸语言”重新命名为“斯基泰诸语言(The Scythian languages)”,并将其中所包括的语言作了调整,其中有: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满语,乌戈尔-芬兰语,爱斯基摩语,古亚洲诸语,高加索诸语以及古代欧洲非印欧语居住的语言。19世纪中叶,随着印欧语言比较研究的发展,语言学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语言比较研究在语言科学中兴盛起来。学者们确立了语言同源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准即语言的形态结构。由于阿尔泰诸语言和大量其他语言有粘着的语言结构,这一特征则成为判断是否相关语言的主要原则。从芬兰学者M•A•卡斯特林开始,有关阿尔泰理论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卡氏是第一个应用语言学的标准来判断假定同族语言的人。他认为语言同源性的本质是与俗的一致性。在排除了语言之后,他认为乌戈尔-芬兰语,萨莫耶德语,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满语才构成一个相关的语群,并论证了上述诸语言的“人称词尾”的一致性后,称之为阿尔泰语。在卡斯特林的论集中,被称为阿尔泰语的诸语言,现在被称为乌拉尔-阿尔泰语言。其中有两个语群:乌拉尔语群和阿尔泰语群。前者包括乌戈尔-芬兰语和萨莫耶德语,后者包括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满语,朝鲜语。以比较语言学为基础研究乌拉尔-阿尔泰诸语言及其间的关系的学者应首推硕特教授。在他之前,除了卡斯特林以外,其他人只凭结构的相似对乌拉尔-阿尔泰诸语言作了一般性观察,而硕特教授在观察词汇的对应关系的同时,兼顾形态特征。他用以称呼乌拉尔语的术语是楚德语,用以称阿尔泰语言的术语为塔塔尔语。并统称为楚德-塔塔尔语族或阿尔泰语族。自从硕特提出了他们的理论和提交了研究论著之后,语言学家们的研究方向开始有了新的转向,他们已不再将研究的是兴趣集中的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这两个语群的对比和研究上,而是把方向转向每个语群内部诸语言的比较研究上,但不等于说乌拉尔-阿尔泰语的比较研究就此而停着不前。法国的语言学家索瓦惹奥,美国的D•赛诺,俄罗斯人类学家史禄国等人仍在继续他们的探讨。阿尔泰比较语言学的创始人是芬兰学者著名的语言学教授G•J•兰司铁(G.J.Ramstedt,1873—1950)。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维吾尔族舞蹈家——迪丽娜尔•阿布都拉

原载: 光明日报/2006 年/6 月/16 日/第008 版
文化周刊
梁宾宾
迪丽娜尔•阿布都拉,1966 年4 月出生。她4 岁时开始学习舞蹈,6 岁时能用维吾尔乐器都它尔自弹自唱。在几十年的舞蹈生涯中,她凭着一个艺术家的智慧和灵性,创作并演出了许多优美的民族舞蹈,塑造了众多明朗、欢快的舞蹈艺术形象。她多次获得国际、全国和自治区舞蹈大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弘扬了维吾尔族舞蹈艺术,为推动少数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先后出访过东亚、西亚、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歌舞的风采。迪丽娜尔•阿布都拉不但业务过硬,在思想品德方面也有较高的追求。几年来,她除了完成自治区的演出任务外,还积极参加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各种采风和义演活动,为中国文联“朝霞工程”捐款6000 元,并多次为贫困地区孤寡老人捐款。多年来,迪丽娜尔•阿布都拉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舞蹈艺术不懈地追求与探索。她的舞蹈代表作有《盘子舞》、《阿图什》、《摘葡萄》、《新疆姑娘》、《冰山之火》、《心愿》、《达坂城的姑娘》等。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一等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最高表演奖”,香港回归大型晚会“金奖”,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金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少数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称号,被全国青联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荣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奖。迪丽娜尔•阿布都拉能有今天的成功,与她多年的勤奋分不开,她的生活内容只有演出和练功。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双膝跳”和“跪板腰”是舞蹈技艺中难度较大的动作,它要求舞者腾空而起,落地后双膝迅速着地,这样很容易造成关节挫伤。在迪丽娜尔二十多年的舞蹈生涯中,她的双膝一直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炼”,经常是瘀血斑斑,双膝的软组织严重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也没有放弃舞蹈,常常是治疗、练功、演出同步进行。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她从不间断练功。一次到一个偏僻小县演出,没有练功场地,她就在县政府招待所的水泥地上练功,直练得两个膝盖鲜血淋漓。现在,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但仍然在坚持练功。她表演的《摘葡萄》,以快速旋转的舞技,通过生动细腻的动作和表情,把维吾尔族姑娘面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和她们活泼的个性表现得入木三分,让观众惊叹不已。那年到韩国参加舞蹈大赛,她是带着伤痛去的,刚一出现在舞台上,就看到许多观众举着她跳葡萄舞时的大幅剧照,用生硬的中国话喊着:“葡萄,葡萄!”迪丽娜尔•阿布都拉深受鼓舞,精神振作,一下子忘记了自己的双膝有伤,咬紧牙关,把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舞得一丝不苟,精彩的表演让她捧回了“世界和平奖”的金杯。1985 年,迪丽娜尔•阿布都拉举办了独舞晚会,出色的表演让舞蹈大师康巴尔汗感动得热泪盈眶。1989 年,她随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前往埃及、科威特等国家访问演出,受到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高度称赞。1999 年,她表演的独舞《戴羽毛的姑娘》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中外报刊称她为“天山上的雪莲花”、“飞翔的舞星”,贾作光称赞她:“像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迪丽娜尔•阿不都拉不但对自己的艺术精益求精,还十分关注新疆少数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她介绍说,目前新疆有些文艺团体处境艰难,一些优秀的、传统的文艺节目,碰到了挖掘、整理方面的很多困难;一些新节目的创作和演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等,都由于经费不足而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制约。为此她利用一切机会,多次呼吁国家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应该在扶持有代表性的文艺团体、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培养文艺人才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新疆少数民族艺术和国家的文化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国唯一的也是国际上唯一的以维吾尔语言文学命名的系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简介(中国唯一的也是国际上唯一的以维吾尔语言文学命名的系)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在原维哈柯语言文学系一分为二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15日正式成立的。这是全国唯一的也是国际上唯一的以维吾尔语言文学命名的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央民族大学(原中央民族学院)建立最早的几个专业之一,设立于1951年。1952年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语科的全体师生并入,隶属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86年2月她与哈萨克、柯尔克孜语言文学等专业一起独立建系,曾被称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系”、“突厥语言文化系”、“维哈柯语言文学系”等。维吾尔语言文学系自从2004年4月15日正式成立之后,标志着该专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她的成立预示着维吾尔语言文学学科今后将得到更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经过近半个世纪教学科研活动的锤炼,该专业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本系成立以前先后有李森、哈米提•铁木尔、耿世民、米尔苏力唐、刘学珍、魏翠一、胡振华、高士杰、易坤琇、潘振宇、吐尔逊•吾守尔、夏木西丁、吾普尔江、董文芳、王德文、吐尔逊•阿尤甫、丁文楼、毕桪、王庭杰、王振忠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在该专业执教。目前我系教职工共有15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我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研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科研成果令世人瞩目。目前,我系教师已出版50多部专著、译著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100多篇。其中耿世民教授的《维吾尔古代文化和文献概论》、《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哈米提教授的《现代维吾尔语语法》(形态学)、阿布都鲁甫教授的《维吾尔语词汇学》、吐尔逊•阿尤甫教授和买提热依木教授编译出版的回鹘文文献《金光明经》、力提甫教授主编的《阿尔泰语言学导论》等一批学术论著分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我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半个世纪以来,本专业先后有18人曾经或正在美国、德国、日本、土耳其、奥地利、荷兰、埃及、伊拉克、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工作、讲学、访问研究、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同时邀请这些国家的学者来我系进行学术访问或讲学10多人次,为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扩大该系和我校乃至我国突厥语言学科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全国首批获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专业,以及作为国家保护和扶持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已于1979年起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93年起招收博士生。目前我系的教学活动覆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修生、本科生等各个层面,专业主要有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和维英汉翻译专业。主干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突厥语概论》、《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中亚概论》、《现代维吾尔语》《古代突厥语》、《察合台维吾尔语》、《维吾尔语写作》、《论文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贸易翻译》、《维吾尔现代文学》、《维吾尔文学史》、《当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维吾尔族历史》、《中级汉语》、《高级汉语》、《汉语语法》、《汉语写作》、《古代汉语》、《外语》、《计算机应用》、《法学概论》、《新疆地区经济》等等。其中古代突厥语、察合台维吾尔语等课程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教学科研水平一直位居国内前列。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办学规模上的定位,即以本科生教学为主,以逐年扩大研究生规模为目标以及每年招收40名以上本科生和10名以上研究生的规划应保留。到2020年前这种办学规模应有大的改变,既逐步以研究生的培养为主,以本科生培养为副。而且在研究生里博士生为主,硕士生为副。同样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远程教学为副,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抓紧培养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一方面保证目前领先地位,另一方保证师资队伍中后继有人。对于学生的培养,我们将转变观点,与时俱进,变模本灌输型为辨析民主性、变德智分离型为全面素质型,变传统封闭型为现代开放性。 在我校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大好局面的推动下,我系全体教职工将会抓住建系带来的有利时机,同心同德,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为培养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Saturday, September 1, 2007

吐鲁番千年干尸脱衣结束 服饰研究价值颇高

本报乌鲁木齐1月3日电 为期5天的吐鲁番地区千年干尸“脱衣”工作已于日前结束( “脱衣”报道见本报2006年12月24日)。专家认为,干尸的服装及随葬品“完全不同于同时期的服饰,非常有研究价值”。   从去年12月20日开始,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这具距今2800多年的萨满教巫师干尸“宽衣解带”。这  具干尸是2003年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洋海古墓群内发掘出的数百具干尸中的一具男性干尸。5天的“脱衣”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让专家们惊喜不已。在脱内层衣服时,一件衣服没有开襟、没有正面、没有侧面,类似披风又不是披风的“奇装异服”让专家们感到惊奇。这件衣服只在脖子处有一圆形口子,能将衣服套在身上。此“披风”正面保存还算完整,但背面腐烂比较严重。从干尸手上的权杖和他独特的装束看,在新疆已知的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非常珍贵。据专家初步判断,此干尸主人为萨满教巫师无疑。干尸的裤子也很特别,共有三道花纹,不像以前从干尸揭取的那些裤子,没有一点图案。其腰带也很别致。腰带宽四五厘米,黄棕色相配,非常讲究,上面点缀有小三角形花纹,应是新疆本地产的羊毛染织成的。专家认为,这展示了那个时期发达的毛纺织工艺。   下一步,专家将对干尸身上揭取下来的服装进行清洗,然后研究它的经线、纬线及其织法,并和古代同时期的服饰文化进行对比。从对干尸“脱衣”的过程中,专家们对干尸所表达出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有了初步的判定。干尸头部额头束头带上镶有的海贝,经考证不是产于太平洋海域,而是产于印度洋海域。这说明2000多年前,张骞开凿丝绸之路之前,远古新疆地区的居民跟印度洋沿岸居民已经有一种间接贸易的方式,这是此次揭衣发现的一个重要的远古信息。干尸所着毛织品上的很多纹样不是把毛织品织好后染上去的,而是用不同的毛线织成这个花色的。这些纹饰代表着从欧洲开始的当时印欧语系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种纹饰,说明拥有印欧文化的居民在2000多年前最东已经分布到新疆吐鲁番盆地。   而专家们又发现,墓葬内出土的东西包括服装与远古游牧民族的起源地之一——新疆阿尔泰山周围曾经出土的文物相吻合,在洋海墓地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丝绸,这种来自中原的文物应该是通过民间贸易传过来的,并且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说明了前丝绸之路的存在。从中可以看出,从很古老的时候,新疆吐鲁番就是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一个十字路口。

论维吾尔语口语中句子的语用变化现象(续)

一.语序及其分类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广义语序分为词序和语序两种,其功能分三个层次,分别决定结构是否成立,结构关系和语气意义。在影响结构成立与否中起作用的叫词序;影响或改变强调重点表达不同语气意义的是语序。在具体语言中正常语序的不同变化不仅是一种句法现象,而且是一种语用变化现象。第一种,词序是词类的排列顺序;第二种,语序是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第三种,是词语的逻辑身份的排列顺序,可称为“逻辑顺序” 。常说的语序指前两种,主要词序和语序。它们虽均属排列顺序,但层次不一样。“词序”是较基础的和具体的排列,它往往决定结构成立与否,也常常决定着结构关系(像汉语一样形态不发达的孤立语中)。形态不发达的语言中,“语序”建立在“词序”基础上,是一束词序抽象的结果,因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的不同是语序,而结构关系又是词序决定的。逻辑语序是形态不发达语言中对“词序”的补充。像维吾尔语一样形态发达的语言,词序虽然仍决定结构的成立与否,但在决定结构关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要小得多,语序不是建立在词序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形态的基础上。比如:(3)a:mänsämätnikö(r)düm. / 我见了塞买提。 b:sämätni män kördüm. / 直译:把塞买提我见了。在(3)例中决定结构关系成立的不是词序,而是形态标志。缺乏形态标志就影响句子结构的成立。如;(4)a:mänsämätnikördüm.b:mänsämätkö(r)在(4)例中,b缺乏形态标志“ni”(把,宾格)和“di”(过去时),“m”(第一人称)。 这样就不符合维吾尔语语法规则,不成其为句子了。有时词序在决定结构关系中也有作用。如果词序移位就会影响句子结构或其意思。如:(5) a:u,bahasi čüškän ajallarniŋ ajiγini setiwaldi.b:u ajallarniŋ bahasi čüškän ajiγini setiwaldi. /他买了一双降价的女式鞋子。在(5)例中把ajallarniŋ bahasi čüškän ajiγini(降价的女式鞋子)的词序改为bahasi čüškän ajallarniŋ ajiγini(降价女士的鞋子)意思就根本不一样了。这是我们所说的逻辑词序。(6) uŋgu amerikini äŋ čoŋ ojunčuq bilän tämin-läjdiγan dölätkä ajlandi.(中国已经成为给美国提供最大玩具的国家。)在(6)例中äŋ čoŋ“最大”应该修饰dölät“国家”这个词才对。即uŋgu amerikini ojunčuq bilän täminläjdiγan äŋ čoŋ dölätkä ajlandi.(中国已经成为给美国提供玩具的最大国家。)这种词序的移位也会影响句子的内容。二、句子成分的易位本文主要探讨的不是词序和逻辑词序问题,而是在口语中常见的句法成分的语用变化现象,即句子成分的倒装现象。以上句中的语序(各成分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之后,由于其中表达结构关系的形态并未发生变化,结构关系和句子成分的身份并未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强调重点有所不同(语气不同),即是说易位语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表达不同语气方面。易位语序是跟正常语序相对而言的。维吾尔语易位语序的种类及对句子意义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句子成分的前置和后置两大类。(一)句子成分的前置主题化移位是把句子的某个成分移到句子的前面或比较突出的位置上,作为话题的主要内容来谈论。所以主题化移位是一种句子成分的前置,维吾尔语的主题化现象是普遍的,主题化是前移的,没有一个是后移的。因此,句子成分的前置是一种主题化现象。但应该注意的是,主题化现象并不总是等于句子成分的前置。主语的正常位置在句首,可在口语中也有谓语,宾语,状语前置的三种现象。1. 谓语的前置维吾尔语主语在谓语之前,但在实际口语中也常见谓语前置的情况。1)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即“谓语+主语”。如;(7)hič bilmidim, män. / 什么也不知道,我。(8)kätkänti, ular. / 去了,他们。2)谓语置于宾语之前,即“谓语+宾语”。如;(9)čüšänmidimγu, buni. / 我不懂,把这个。(10)e(li)p keti, bu balini. / 你带走,把这孩子。3)谓语置于状语之前,即“谓+状”。如:(11)käp (kelip) qala(r), ihtimal. / 会来吧,可能。(12)kö(r)gilkini kö(r)sitimän, texi. / 直译: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还。谓语的前置是维吾尔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语用现象,强调点落在谓语上。谓语前置无论在主语前还是宾语或状语前,均突出谓语(往往同时取消原有话题)而被后置的部分,主语,宾语,状语只是附带提到的部分,同时往往表达一种提醒,告戒等语用意义。4)口号性句子,是一种说话者为了在口号里表达强烈的感情,把Np和vp的位置颠倒过来,主—谓倒装,这也是一种谓语的前置。如;(13)jašisun mao zedong! / 直译:万岁毛泽东!(即“毛泽东万岁!”)(14) jašap kät γini! / 好样儿的,艾力!在(13)和(14)例中,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jašisun和jašap kät等谓语部分移到句首。2. 宾语的前置宾语置于主语之前,即“宾语+主语”(宾语的正常语序一般在于主语之后:主语+宾语+谓语)。如;(15)kitapni alim e(li)p kätti. / 直译:把书,阿里木拿走了。(16)kijimlärni anam jujwätti. / 直译:把衣服,妈妈洗了。上面所举例子的语用特点是:以宾语为话题,强调对宾语客体的处置性或同时强调主语是某一方。在(15)和(16)例中的宾语kitapni(把书),kijimlärni(把衣服)是句子的话题,即句子的已知信息(旧信息),alim(阿里木),anam(我的妈妈)是句子强调的部分,也就是句子的未知信息(新信息),因为表达的重心应该放在alim(阿里木),anam(我的妈妈)上。还有一个语言事实是,由疑问代词kim(谁)作主语的疑问句,kim(谁)的位置很自然位于宾语之后。如;(17)ačqučni kim aldi? / 直译:把钥匙,谁拿走了?(18)öjni kim tazilidi? / 直译:把房子,谁打扫了?在(17)和(18)例中表达的重心是“kim”(谁),即句子的新信息,其重要原因是强调的是疑问代词“kim”(谁)。3. 状语的前置状语的正常语序一般是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状语的前置则是状语在主语之前。如:(19)säl turup män saa ejtip beräj. / 稍等一会儿,我给你说。(20)uniγa kiräklik närsilä(r)ni sän a(l)γač ba(r)γin. / 他需要的东西你带去吧!(19)和(20)例中säl turup、uniγa等状语为话题,突出主语和谓语。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是bar(有)、joq(没有)当谓语,位格名词、代词等做状语时,状语在主语之前的是正常语序,这不是倒装情况。如;(21)unida hič nimä joq. / 他什么都没有。(22)mändä azraq pul ba(r) / 我有一点钱。句子成分的前置是句子正常语序发生语用变化的一种语法现象,其中谓语的前置在口语或诗歌里很常见,其重要原因除了能起到句法,修辞作用之外,还能起语用作用和具有语用价值。至于宾语的前置和状语的前置,不像谓语的前置那样口语性很强。在诗歌里谓语的前置情况。如;daqirajsän härküni šundaq, 你真是个无知的傻瓜,saraŋmu sän ošalmajdiγan. 每夜都无休无止地唱歌。ja adämgä ujqa bärmäjsän, 你把我的睡意都撵走了,qandaq naxša bu tügimäjdiγan? 什么歌值得你如此入魔?(tejipčan elijop) 在这首诗中,为了诗歌的修辞作用,谓语daqirajsän(唱歌)发生了前置现象。倒装,即不正常语序(inversion)就是利用不整齐的句子成分,把常式句变为变式句, 从而达到修辞目的的一种修辞形式。 除现代诗歌之外,在古代诗歌里也巧妙地利用倒装现象提高诗歌的修辞效果。在《福乐智慧》里常见这种现象。如;nägükä tusulγaj saa bu özüm özükä özü ök tusul tut sözüm.我怎么能给你带来利益听我话,得益须靠自己在察哈台维吾尔语的诗歌里也常见这种现象。如:baši ketär demägil qorqutup meni zahid,muhäbbät ählini istärim ta ajaγim bar. 请勿以死威吓我这苦行者,为追求爱情我将奋斗到底。在诗歌中baši ketär dimägil也是谓语前置的倒装现象。(二)句子成分的后置句子成分的后置与前置有密切的关系。某句子成分在前置过程中,实际上同时又是相关成分的后置。维吾尔语谓语原来在句末,可是在口语中也有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的后置。这种正常语序的变化在口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1. 主语的后置主语位于谓语后或句末,即“谓+主”。如;(23)qajsi küni kälgän kiši šu, u. / 那天来的人是,他。 (24)talliwal, sän. / 随便挑, 你。在上面的例子中,u(他),sän(你)都是句子的主语部分移到了谓语的后面,谓语移到了主语的前面。这也算主谓移位句。为了强调句子的重心,先说句子的重要信息,即新信息——谓语部分,然后说不重要的部分,即旧信息。这种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是很常用的。这是维吾尔口语中最典型的语法现象,也是为了某种语用目的而采用的语用变化。2. 宾语的后置宾语位于谓语后面,即“谓+宾”。宾语在句子中是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或产生的结果。谓语是句中对主语加以表述的部分,即谓语是解释,说明,描绘,判断主语的成分。维吾尔语宾语和谓语的正常位置一般是谓语在后,宾语在前,这是正常的语序。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语序有所变化,即宾谓倒装的变化。这是为了某种语用价值而用的,所以这种变化在语用学上称为语用语序。这是维吾尔口语中经常发生的语序移位现象。如:(25)šundaqmu bozäk ätkän ba(r)mu adämni. / 怎么这么欺负,把人。(26)boldi! boldi! jänä kona xamanni sorγili turdiγu, almisam almidim, undaq gadajni qizini.算了!算了!别老提过去的事儿,没娶就没娶, 把穷光蛋的女儿。(zunun qadir“γunčäm”146 bät)(25)、(26)两句都是宾谓倒装,宾语在谓语后面。这为了某种语用目的,把句法语序变成语用语序,先强调重要信息——谓语,然后说宾语。3. 状语的后置维吾尔语状语的正常位置是在被修饰语之前,即状语是修饰其后面的动词、形容词、动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的成分。但在实际交际中这种正常位置有变化,即状语在谓语之后。这是状语和谓语语序移位的句子,也就是状语后置的句子,口语中也有状语后置的各种情况。如: 1) 状语是从格的名词、代词等(27)taza bir aččiγimni čiqirwalaj, sändin. / 让我好好出出气,拿你。(直译:从你。)(28)qeni bähozur a(l)sila, göšliridin. / 请痛快地吃,那些肉。(直译:从那些肉。)这两个例句的状语都是带有从格附加成分(-din/-tin)的名词或代词,其位置都移到谓语之后,原来的正常语序发生了语用变化。这种移位现象在句子中有补充作用。2) 状语是位格的名词、代词等(29)kimni saqlawatisiz bu jä(r)dä. / 你等谁呀,在这儿。(30)apla! ačqučumni untup qaptimän jataqta. / 天哪!我忘了钥匙,在宿舍。这两个例句的状语都是带有位格附加成分(-da/-dä/-ta/-tä)的名词,其位置都移到谓语之后,原来的正常语序也发生了语用变化。3) 状语是向格的名词、代词等(31)nmä bala tägdi bügün uni aγziγa. / 怎么了今天,他管不住自己的嘴。(32)xoš xäwärni tizraq deginäšbizgä. / 伙计,快把喜讯说一说吧,给我们。这两个例句的状语是带有向格附加成分(-γa/-qa/-gä/-kä)的名词或代词,也移到谓语之后了。4)状语是“P”副动词(33)nemäqilidu mundaq häšäm-däräm qilip. / 有什么必要,像这样大把大把地花钱。 (34) nemäboldi zadi adämni munčä aldirtip. / 究竟发生什么事儿了,把人催得这么急。上面例句的状语是带有“p”的副动词。这种状谓倒装也是在口语中常见的现象。5)状语是带有“-däk/-täk”词缀的词(35)oγliiz tolimu äqilliq čo boptu adamni häwisini kältürgidäk. / 你儿子长得真聪明,让人羡慕得要命。(36)ja alla(h) bu igičä-siil ädäpmu oxšajdikän bir qilipta qujγandäk. / 天哪!这姐妹俩真像,好象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ujghur tilining izahliq luγiti, 220 bät)在上面的例句中,状语是带有“-däk/-täk”词缀的各种形式的动词。这也是状语移到谓语之后的情况。4.定语的后置定语的后置是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后的情况,维吾尔语定语的正常语序是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语之前。但在维吾尔口语中定语的位置比较自由,不一定在被修饰语之前,可以在被修饰语之后,甚至有时在谓语之后。这是维吾尔口语常见的一种语用变化现象。如:(37)ää,ä. / 脾气很坏,这个人的。 (38)š ä,äää./好好收拾一下,这些坏家伙。上面的例句属于定语的后置,即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后。定语后置可以还原,但不会影响句子的内容。5.有关语气词的位置句子成分后置时有些原来按正常语序处于句末的“ču”,“γu”,“mu-jä”,“zä”等语气词都不是在句末,而在倒装成分之前。如:(39)qolidin adajip iš kelidiču, uni. / 很有本事呀,他。(40)γatünügün. / 是不是病了呀,他昨天。(41)u kälmäjdiγu däjmän ätä. / 他可能不来吧,明天。三、复句中偏句与正句的易位在维吾尔语口语里除了单句中各成分之间倒装之外,复句里的各分句也有倒装现象。条件复句中的偏句通常在正句之前,正句在偏句之后,可是在口语里正句在偏句之前,偏句在正句之后的现象也很常见。这也是维吾尔语口语具有的特殊句法现象之一。 如:(42)män baralajmän, alahidä išim bolmisa agar. / 我能去,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 (43) u käp qalar, birdäm saqlisaq. / 他可能来,如果我们稍等一会儿。在这两个条件复句中,偏句alahidä išim bolmisa ägär和birdäm saqlisaq出现在正句män baralajmän和u käp qalar之后。在交际中说话者先用正句,目的还是为了强调重要信息(新信息)。但在实际交际中正句并不一定总是起重要信息的作用,偏句也会有重要信息的作用,那么,就与正常的复句一样。如:(44)jamγur jaγmisila ägär, čoqum barmiz. / 如果不下雨,我们一定要去。 (45)čaqirγan tursa ula(r), ba(r)misaq qandaq bolidu?/ 他们请我们做客,我们不去不行吧?在这两个条件复句中,说话者先说句子的偏句部分jamγur jaγmisila和čaqirγan tursa ula(r),偏句之后说čoqum barmiz和ba(r)misaq qandaq bolidu等正句部分。这时,偏句是要强调的重要信息,正句是旧信息。在实际交际中,哪部分是重要信息,哪部分不是重要信息,这当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看说话者要表达的焦点(focus)。总之,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维吾尔语口语里句法成分的易位现象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易位句的前置部分一般是句子的主题部分,即句子的话题,尤其是宾语的前置是句子的话题。易位句的语句重音一般在前置部分上,后一部分要轻读。如bilmidim, män.(不知道,我。)语句重音应该在bilmidim(不知道)上,不是在män(我)上;bilmidim(不知道)是句子的重要信息,即强调的部分,män(我)是补充部分,即不重要的信息(已经知道的信息)。2.易位句的意义重心在前置部分,换句话说,后一成分一般不能成为强调的对象。如○1oltursila, bu järdä.(请坐下,在这儿。)和○2bu järdä oltursila. (请在这儿坐。)这两个句子的强调对象就是前置部分。○1句的重要信息是oltursila(坐),即前置的谓语部分;○2句的重要信息是bu järdä(在这儿),即前置的状语部分。3. 易位句中被倒置的两个成分都可以复位,复位后句子的意思不变。如:midäzi bäk osal bu adämni.→bu adämni midäzi bäk osal. / 脾气很坏,这个人的。→这个人的脾气很坏。4.在倒装句中,句末语气词决不在后移部分之后出现,一定紧跟在前置部分之后。如:①qolidin adajip iš kiliditču, uni.(很有本事呀,他。)②sänzäqornipla jürisänγu, ulardin.(你呢,很不自在呀,在他们面前。)①②例句中决不可以说成qolidin adajip iš kelidu, uniču.*(很有本事,他呀!)sän(zä)qornipla jürisän ulardinγu.*(你,很不自在,在他们面前呀!)上述各种易位和正常的这两种句子在意以上是等价的,事实上也是在口语中常见的,当然易位句有它自身特有的表达作用。凡易位句,前置部分总是说话人急于要传递给听话人的信息,后一部分则是稍带补充性的信息。这也正是口语里出现易位句的原因。不能恢复为常规句的不是易位句,易位的形成原因并非都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信息,有的完全是话题追补。易位句并非单一的语法问题,也非纯粹的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语用现象,只有结合语用、语义、语法三个平面理论来分析它,才会得出更全面更正确的结论。上面四条是易位句普遍具备的特点,也是确定易位句的依据。有关维吾尔语的论著以及在维吾尔语教学工作中比较重视句法意义,而不够重视语用意义。我们经常所说的句法语序是一种语言基本的句法结构规则的概括,它是稳定而抽象的,所呈现的是一种语言中语序的静态面貌。而实际语言的使用中,由于语境不同,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调整句法成分的顺序。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语言中任何超常规的变异现象都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在具体交际中维吾尔语的句子成分的正常位置有上面所提到的特殊的语用变化,这种特殊情况在口语中是常见的,口语中常见的倒装现象是纯粹的语用成分,句子成分的倒装现象和语义、语用都有关系。语用语序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对语用语序的合理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在听到变式句出现于交际过程中能进行准确的语用推理,理解更准确,同时还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桂诗春、何自然:《当代语言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张定京:“哈萨克语实用语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阿尔斯兰•阿布都拉:《〈福乐智慧〉的修辞学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陆检明:《汉语口语里的易位现象》,载《中国语文》1980(1)。7.陈健民:《汉语口语》,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载《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学语言文学系首届维吾尔学论文集》

论维吾尔语口语中句子的语用变化现象

阿里木•玉苏甫
(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05级博士生)

具体的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往往会发生许多变化,如句法成分的省略、倒装、追补等,这些现象虽然不影响句型划分,但对句子的理解、解释和运用有很大的影响,跟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也有一定的关系。维吾尔语里的倒装、省略、重复等现象以前一般都在句法框架内解释,几乎没有在语用框架内研究,因此在口语中发生的这些语言现象很少解释,如果这些语言现象从语用角度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认识,新的研究思路。语法学家把倒装。省略等现象划入纯粹的语用现象 。维吾尔语的语法特点在于有比较严格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是形态变化丰富、发达的语言之一。因此在维吾尔语中,句法成分的易位现象和汉语等形态变化不发达的语言相比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维吾尔语句子成分的位置比较自由,但书面语句子成分的位置比口语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维吾尔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前。还可以总结出一条普遍的规律,即所有次要成分都位于主要成分之前——宾语位于动词(谓语中心)之前,定语,状语都位于各自的中心语之前,可是口语里却常常可以灵活地互易位置。如:(1) a:käldimu, akaŋ? / 来了吗,你哥哥? (口语中的易位)b:akaŋ käldimu? / 你哥哥来了吗? (正常语序) (2)a:elip kir, uni!/拉进来,把他! (口语中的易位)b:uni elip kir!/把他拉进来? (正常语序)易位句可以恢复为正常语序,不能恢复为正常语序的不是易位句维吾尔语句子成分的正常语序在口语中有不同的变化,这是一种句法成分的易位,也可以叫倒装句。易位是相对正常语序而言的,易位的形成原因并非都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信息,有的完全是话题追补。易位句并非单一的语法问题,也非纯粹的修辞现象,只有结合句法、语义、语用等三个平面来分析它,才会得出更全面、更正确的结论。